学校主页|管理入口
 
站内搜索:
1 2 3 4
学工动态 首页 >> 团学工作 >> 学工动态 >> 正文

建筑·旅游学院 “追寻革命足迹,共建红色小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来源: 发表于:2021-07-27 16:55:08 文章点击数:[]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以及切实引导广大同学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719日至23, 四川文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生态旅游学院追寻革命足迹,共建红色小镇党史学习实践团前往革命圣地——贵州遵义,开展为期5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暨专业实践教学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结合专业特色划分为旅游管理组“以探访为基,解读红史”、城乡规划组“以绘制为底,规划蓝图”、土木工程组“以测量为尺,构筑新村”、工程造价组“以预算为标,优化成本”四个板块,考察调研了遵义红军烈士陵园、遵义会议会址、遵义盆景小镇、习水县土城古镇、怀仁市茅台镇,了解小镇红色文化的现存状况及发展状况、产业模式与形态,分析红色小镇的建筑特色和功能、建筑整体结构、红色小镇维护的建设成本,探究红色小镇的发展模式,活动取得丰硕成果。

1E5C0

图为城乡规划组成员绘制的调研线路图。叶晨 摄

一、以探访为基,解读红史

旅游管理组的队员们就现存的红色文化、发展历程、伟人轶事、风俗习惯及乡村发展的政策扶持等方面,对红色小镇的居民和负责人进行走访询问并做好记录,结合小镇旅游发展现状以及相关旅游政策,对红色小镇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以及游客接待能力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旅游管理组调研后发现:茅台镇虽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但对于资源的整合规划不到位,旅游业呈现粗放型增长模式等问题。对此,小组认为应完善基础接待设施,同周边地区进行协作,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以及丰富旅游产品类型。

1D20D

图为旅游管理组成员在四渡赤水纪念馆内利用旅游管理相关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录制。毕平阳 摄

二、以绘制为底,规划蓝图

由四川文理学院城乡规划专业老师带队并指导,城乡规划组的队员通过拍摄,手绘,记录,咨询等方式对红色小镇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各个红色小镇调研地的总体布局图及相关数据资料。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提出红色小镇规划建设的优化建议。

城乡规划组的队员们调研后总结到:红色小镇建设应深入挖掘整合红色资源,以修缮红色文化景点为抓手,串珠成链,大力发展红色生态旅游,加大红色旅游风景区建设力度,积极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开辟一条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相融合的致富路。

1197D

图为城乡规划组成员叶晨正在遵义盆景小镇的苟园内对一处古亭进行作画。赵文洁 摄

三、以测量为尺,构筑新村

由四川文理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老师带队并指导,土木组成员分别参观和走访小镇红色建筑遗址,从结构、材料、功能等方面分析小镇遗址,查阅相关资料,结合专业知识,了解其建筑优点,针对不足之处提出可行性的专业意见,进一步提升了专业水平,增强了实践能力。

小组成员王泽先表示:“经过这次活动,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红色革命区艰苦奋斗的不屈精神,重点调研学习了红色小镇的建筑风格、建筑结构及建筑材料,针对其不足,运用专业所学提出修缮意见。在后续的建模过程中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的结晶正是团结。”

18B73

图为土木工程组成员杜云龙和王泽先在遵义会议纪念馆利用RTK等专业仪器进行数据采集,为后续制作模型做准备。赵文洁 摄

14CA1

图为土木工程组团队合作制作遵义会议纪念馆模型。毕平阳 摄

四、以预算为标,优化成本

由四川文理学院工程造价专业老师带队并指导,工程造价组成员对当地的红色小镇进行实地调研,了解红色小镇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总结当地红色小镇在维护与建设成本上的优缺点,并提出了将EPC模式、PPP模式应用于红色小镇的发展中,打造多元化智能化红色小镇的建议。

小组成员唐涣财表示:“通过此次调研活动,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只有将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在社会实践中,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本次赴往遵义的红色之旅,让我对长征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要在社会实践中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

186A6

图为工程造价组成员在茅台镇询问当地居民关于当地乡村发展政策扶持方面的内容。赵文洁 摄

此次身临其境的党史实践学习,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既是对实践团队社会实践活动能力以及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是一次深刻的党史教育。

实践调研后,团队成员蒋镇名表示:“在参访调研中学习党史、学习红色文化,四渡赤水的壮烈、女红军的英姿,都深深震撼着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我们要缅怀革命烈士,传承革命精神;要将自身所学利用起来,为国家的伟大复兴做出一份努力!”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团队将继续从党史学习中汲取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理论学习转化,为小镇建设奉献力量!

1BD3B

图为实践团队在四渡赤水纪念馆进行合影留念。赵文洁 摄


撰稿:兰晓辉

初审:张艺川

复审:靳浪

终审:王峰


版权所有:四川文理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生态旅游学院
办公地址: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塔石路中段519号(莲湖校区)
办公电话:0818-2760575
邮政编码:635000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