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管理入口
 
站内搜索:
1 2 3 4
本科生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正文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24版)

来源: 发表于:2025-04-30 11:17:26 文章点击数:[]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家和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需求,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人才。毕业后能够在房屋建筑、道路、桥梁及等土木工程领域从事建设投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运营维护、科研教育等工作。学生毕业5年左右的专业发展预期如下:

【培养目标1】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应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在土木工程领域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2】具备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能够基于所学理论知识、工程实践技术和经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培养目标3】具备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不同的学科和文化背景人员进行有效交流、协同开展工作;

【培养目标4】具备一定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够随着行业和职业的发展终身持续学习,不断获得新的工作能力;

【培养目标5】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土木工程领域的投资、设计、施工、维护和科研过程中重视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要求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较为深厚的家国情怀,掌握扎实的土木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工程知识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设计能力、工程沟通和管理能力;能综合运用土木工程基础理论和方法达到土木工程施工、设计、咨询的要求;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工程管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和终身学习的愿望,能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通过团队协作提高工作与学习成效。针对培养目标,学生毕业时应在知识、能力和素养等方面达到以下12个要求:

●工程知识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

1.1:具备工程知识:具备理解土木工程专业复杂问题所要求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及专业知识;

1.2:识别能力:能够利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基础知识识别土木工程专业中的复杂问题;

1.3:推演、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能够将专业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推演、分析和解决复杂土木工程问题。

●问题分析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采用公式、图表和文字等形式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建模和解析;能够综合运用文献、规范、标准等进行技术分析并获得有效的结论。

2.1:识别和判断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判断复杂土木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2.2:工程表达能力:能够通过公式、图纸、图表和文字等形式正确和有效地表达复杂土木工程问题;

2.3:问题分析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综合运用文献、规范、标准或图集等对复杂土木工程问题进行计算分析并获得有效的结论。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开发满足土木工程特殊需求的体系、结构、构件(节点)或者施工方案,并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能够基于土木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对工程设计、施工方案进行比较、优化;提出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时具有创新意识。

3.1:功能单体设计能力:能够设计满足土木工程特定需求的构件(结点)、结构、体系或施工方案;

3.2:综合设计能力:能够在设计环节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设计;

3.3:工程方案优化能力:能够基于土木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对工程设计、施工方案进行比较、优化,提出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时具有创新意识。

●研究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设计有效、可行的实验方案,正确进行实验操作,科学收集、处理、分析与解释实验数据,

通过信息综合获得合理有效的结论并应用于工程实践。

4.1:实验方案设计能力: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调研和分析设计出解决复杂土木工程问题的方案;

4.2:实验操作能力: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科学地采集实验数据;

4.3:实验综合分析能力:能够针对复杂土木工程问题,采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数据的信息综合分析,获得合理有效的结论并应用于土木工程实践。

●使用现代工具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合理选择、使用和开发工程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能够预测和模拟复杂工程问题,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了解现代工具:了解土木工程专业常用的现代工程工具、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和计算机软件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理解其优点和局限性;

5.2:选择与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专业工程工具、信息资源和专业软件,对复杂土木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工程与社会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土木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的方案,以及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够理解和评价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6.1:分析和评价工程能力:能够基于土木工程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等相关背景知识,分析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的方案,以及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6.2:理解和评价社会影响能力:能够理解和评价复杂土木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了解相关行业的政策法规;理解土木工程师应承担的责任。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建立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够理解和评价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等方案的选择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理解土木工程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重视节能减排,注重使用节能技术方案。

7.1: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够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土木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评价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等方案的选择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

7.2: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工程实践中注重使用节能环保新材料和先进技术,重视节能节水环保;理解社会发展对土木工程师的新要求。

●职业规范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土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具有法律意识和责任感,做到贡献国家和服务社会。

8.1:职业素养:有正确的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解土木工程职业规范,并能在土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

8.2:社会责任感:理解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

●个人和团队

9 个人和团队:在解决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时,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团队合作能力:在解决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具有主动与他人合作和配合的意识,具有奉献精神;

9.2: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具有作为负责人的担当意识。

●沟通

10 沟通: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通过撰写报告、陈述发言、撰写设计文稿、答辩等方式准确表达专业见解,能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沟通能力:针对复杂土木工程问题,能够通过撰写报告、陈述发言、撰写设计文稿、答辩等方式准确而有效地表达专业见解,具有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项目管理

11 项目管理:能够基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多学科知识对土木工程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理解、掌握、应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11.1:管理认知能力:掌握土木工程相关的多学科知识和经济决策方法,了解土木工程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11.2:管理应用能力:能够正确运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来组织和管理土木工程项目,具有一定的决策和领导能力。

●终身学习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提高自主学习和适应土木工程新发展的能力。

12.1:终身学习意识:能正确认识自主学习和追踪新知识的重要性,具有良好的运动习惯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12.2:终身学习能力:具备了解和跟踪土木工程新技术的能力,具有终身学习和适应社会技术发展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一)主干学科

力学、土木工程

(二)主要课程

主要专业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主要专业核心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地质、画法几何与土木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土木工程试验;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法规、建设工程经济;工程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土木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应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

、修业年限和授予学位

修业年限:基本学制 4 年,弹性修业年限 3-6 年。

授予学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和学校有关规定,如因特殊情况,修业年限按照国家有关学籍管理规定可适当延长。修业期满,达到授位条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毕业条件

本专业本科生毕业最低学分为 159 学分(本科毕业生必须达到第二课堂规定的合格条件,并获得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方能毕业)。

六、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


课程模块

课程性质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通识教育课程

39

24.5%

6

3.8%

专业基础课程

17

10.7%

专业核心课程

50

31.5%

应用实践课程

18

11.3%

17

10.7%

复合培养课程

12

7.5%

 

124

78%

35

22%

学分

159

100%

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土木工程专业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学分共43分,占总学分比例为 26.9 %

 

学科专业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土木工程专业学科专业课程学分共 87 分,占总学分比例为 54.4%

 

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共 65.53 分,占总学分比例为 41.2%

 

 


 

版权所有:四川文理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生态旅游学院
办公地址: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塔石路中段519号(莲湖校区)
办公电话:0818-2760575
邮政编码:635000
微信